擁博士學位再讀EMBA的應宗和醫師(98高階管理組)
醫者向來予人專業親切的形象,社會上也對醫師十分推崇,但母校有位特別的學長在讀完生化暨生物科技博士之後,才進入母校EMBA高階班就讀,他,就是現任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應宗和學長。
2011年12月18日,編輯部人員驅車南下拜訪應學長,一見面就感受到學長親切自然的氣質,讓我們不禁覺得,比起婦產科醫師,學長比較像是小兒科醫師,果然學長第一句話就說:「我最初的志願是小兒科醫師」。學長解釋,從小喜歡小孩子,從中篩醫學院畢業後,當時想休息一個月再出去找工作,沒想到當時婦產科界的權威李茂盛主任親自打電話請應學長隔天就去婦產科報到上班,學長受寵若驚之下,立刻答應邀約,這一答應,就開啟學長20年的婦產科醫師生涯。
婦產科完整訓練 要專業更要耐心
在當時,婦產科不孕症的研究領域是全國最風行的,中山醫學院婦產科的不孕症尤其是其中的權威,患者絡繹不絕,因此,也帶動產科、婦科的發展。應學長笑稱自己運氣好,就因此種趨勢,而受到十分完整的訓練,「婦產」二字顧名思義,就是婦科與產科,婦科包含癌症、腫瘤等,而產科著重在懷孕過程及生產照護,從產婦住進醫院待產開始,婦產科醫師要花比其他科別醫師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照料,而這段過程也不是一、兩天的事情,往往要從懷孕開始,持續數個月的照護,期間付出的辛勞可想而知。
話鋒一轉,應學長說因為照料產婦辛苦又持久,新進婦產科醫師人數逐年遞減,各大教學醫院都出現產科醫師荒,甚至台大醫院也不能避免,學生會希望選擇錢多、不要值班的科目,所以近年來收入豐、不需值班的科別非常熱門,投入人數暴增,相對地,婦產科的報考人數持續減弱,今年婦產科R1(住院醫師第一年)全國不足15人,對照民國79-80年,全國R1人數達200人以上,真是不可同日而語,而醫師荒也是可見一斑。同時由於健保醫療資源的分布不均,更是嚴重影響婦產科醫師的生存,與其說少子化影響婦產科,倒不如說現今醫療環境的影響更衝擊婦產科醫師的職業人數及意願。
博士經歷再讀EMBA 充實經營管理知識
大家最想提問的問題是「為什麼學長讀完博士後要再來攻讀EMBA?」,應學長不好意思的說,其實並不是多了不起的原因,他說一路受完整的醫學教育,醫學教育嚴謹、一絲不苟,有一套標準作業流程,自認對醫學專業外的事一竅不通。以前在當住院醫師時,尚不需要經營管理的知識,自己當管理階層後,發現以前醫院軍事化管理的方式不再適用,攻讀EMBA以後,應學長管理部屬幾乎不責罵,改用鼓勵大家發言的模式取代,也認為許多事情是多面向思考模式,經營管理帶進美、幸福的觀念,在學長把婦產科的工作環境營造為「每個人都有幸福的感覺」之後,工作效益反而提高。
選擇讀逢甲EMBA 自有一套看法
10月中旬中山醫搬遷新辦公事,11月14日舉辦一個小型的雞尾酒會,原本自認為知道的人不多,沒想到一大早,學長剛進辦公室就被花圈包圍,有高承恕副董事長、經管院蕭堯仁院長,其他EMBA的學長姐、學弟妹,也有人傳簡訊、打電話、e-mail致賀祝福滿滿,讓應學長非常感動,直說逢甲像是個溫馨的大家庭,學長感動之餘,直說如果以後有機會,也十分願意以同樣的行動幫忙與支持學弟妹。雖然工作繁忙,學長仍然持續與之前EMBA的小組同學們,每個月聚會一次,與同班同學每3個月聚會一次的活動,為了與學弟妹有縱向連繫,明年1月份還計畫有三代同堂大聚餐,以維繫相互之間感情緊密。
回憶當初報考母校EMBA時,學長先是在東海大學休習一年的學分班,接著繼續報考東海大學EMBA,並以醫學班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進,同時期,應學長報名逢甲也高中,但在比較後,學長選擇了逢甲EMBA就讀,問學長為何選擇逢甲EMBA呢?學長自有一套看法,他觀察東海與逢甲的EMBA課程設計,逢甲諸多考慮學生的時間需求,排課多排在大部分學生都可以上課的時段,學長認為這很像醫師在照顧患者時,以患者本位為出發點作治療與考量的觀念。
婦產科就是「生」之喜悅,學長認為懷孕是快樂圓滿的事,產婦在嬰兒出生時,看到自己懷胎十月的寶貝,常常不自主當場就會掉下感人的眼淚,如同前面所說,婦產科醫師壓力大、相對收入不多,但讓應醫師感動的,就是精神上的回饋,這時刻卻是無法用金錢加以衡量的。